不过柳文茹随即好像想起了什么,脸色有些古怪的说道。
“对了,听师哥说,武学所五湖四海的人很多,很多人都在议论江南造反的事情,不过秦相前天倒是去了一趟武学所!”
韩佑忍不住点头,武学恩科多少年没开,这一次突然开了,秦相闻风所动一点不意外,只是他出现得有些早了。
想必应该是朝堂上的大事影响了他,迫使老狐狸未雨绸缪,提前行动。
韩佑目前还没有彻底猜透朝堂大事是什么,但是他觉得能够让老狐狸提前行动,岳丈大人提前一个月回京,甚至包括刚才派人给自己紧急送信都是有关联的。
但是韩佑感觉这种事怕是跟朝堂上有关,但是却不能改变什么,甚至没准会是主战派的陷阱,不过秦相提前行动还真是让自己有一点点意外。
韩佑皱了皱眉,人家大人物要做什么很显然是有原因的,能够建立书库的人跑去关心一下武学所的举子这实在太正常不过了。
柳文茹随后又继续说道,“另外武学所那些人都在说明年可能要北上对付乾国,居然这次还有举子询问秦相会不会,秦相居然表示大家一定学成有用武之地!”
这两句好家伙,一下子让旁边的李穷听到有些振奋,民间支持北上的人其实要占大多数,甚至官家增加岁币都是用北上这种模糊词汇来描写。
但是韩佑很清楚,安抚学子,并且收学子为自己所用是秦相的一贯手段,这个事在自己穿越过来之后就有所听说了。
秦相成为丞相之前原本就是官家钦点的状元,而且还是一个热血主战青年,当时因为战事紧张,他被委以重任前往乾国谈判。
不料乾国和秦国联合发动偷袭,这导致秦相直接身陷囹圄,大约被俘虏了将近半年才得以逃回。
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秦国和乾国之间闹了矛盾,乾国竟然遭到了秦国攻打,而自己作为特使并没有被压往乾国都城,就因为秦国战事而导致自己得以逃脱。
这番话后来引起很大的争议。
一则是有人查访说乾国和秦国发生战事不假,但并没有波及秦相所被囚禁地方,二则民间流传秦相是乾国跑回来的间谍。
无奈秦相并非一个人回来,实际上当时出使的两三人都跟他回来,大家众口一词,这件事又因为战事激烈最后不了了之。
但是秦相因此在朝堂上名声大噪,又因为在乾国呆了半年对于乾国和秦国颇多了解,他随后主持了两次谈判全都成功,所以升为丞相至今。
但之所以能够成功,实则是秦国和乾国互战最后让大康捡了便宜,但不管怎么说,秦相还是得以一步步平步青云,晋升高位,把控朝堂至今。
他虽然在朝堂上结党营私,拉帮结派,但是他毕竟当年也是状元郎出身,对于太学和全国学子颇为关注,所以奉他为师的大有人在,号称秦学党。
韩佑看向柳文茹,示意马车继续前进,“那你师兄就说了这些?”
见柳文茹点了点头,韩佑皱了皱眉,“不知我岳丈派人说的是何事?”
柳文茹吐了吐舌头,“姐夫,你那么厉害,那你来猜?”
韩佑忍不住笑了,“假设我要去西山能够见到端王,那么岳丈大人的信就是让我去西山看看!”
这话一说,不要说李穷,就连柳寒烟和柳文茹都有点吃惊。
只见韩佑随后拿出书信,首先打开柳青山的信,上面果然写了寥寥数行,大致意思就是端王要去西山打猎,端王邀请朝堂名士前往,我身体不佳举荐韩佑前往。
别的就什么都没有了。
柳文茹觉得实在奇怪,“姐夫,这太不可思议了,你怎么猜到的呢?”
李穷看了眼柳文茹说道,“之前公子在龙泉的朋友崔达崔大郎送来了一封信,要公子酉时到西山,可是公子你怎么猜得到是柳大人也会举荐呢?”
见几个人都很好奇,韩佑倒是有些无奈,他摇了摇头,“崔达没必要如此匆忙,显然是这件事太急了,看得出端王确实邀请不假,但是举棋不定。”
见几个人还是不明白,韩佑打开折扇,“说白了,这次打猎恐怕是另有目的,否则我乃一个白身,为何会得到岳丈大人推荐?”
“崔达那边因为朋友关系,推荐倒也在情理之中,但是为何又如此匆忙?”
“说来说去,如果要不是有人左右影响了端王,端王也不会出此下策,但是这个端王说到底他举棋不定,那就退一步海阔天空好了。”
“说到底,端王犹豫不决,但是他决定让大家都来,表面各抒己见,实则洞若观火,甚至可以形容,端王还就是奔着打猎去!”
韩佑说到这里,大家几乎就都明白了,柳青山会推荐韩佑这个白身过去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,但是也知道是那个端王的试探罢了。
而崔达之所以着急给韩佑写信,也是端王的主意,那就是既然都想左右端王拿主意,端王就决定退一步让多方人都来参与,崔达的朋友也可以进来热闹一下。
看似打猎实则是有事问询,看似问事实则相互试探,看似试探这端王还是奔着打猎!
这等套路你也不能说他不高明,只是大家都有一点点无奈。
柳文茹最是直爽,“哎,这个端王万一是下一任皇帝那可就糟糕了,国家大事岂能儿戏?”
柳寒烟忍不住拉了她一下,看向韩佑,颇为担心,“要是这样,事情纠结在了一起,你不去是不可能的,只是这等事情,夫君若是参与,妾身总觉得哪里不对……”
李穷叹了口气,他忍不住摇头。
“这个事表明看是各抒己见,实则是相互试探,柳大人倒是这步棋下得好,就是公子若是提前出现,恐怕会遭人嫉恨,于公子的计划不利!”
李穷是知道几分韩佑的计划的,韩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,猥琐发育不要浪!